2013年11月初,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北京论坛”上,国际关系学院主持了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分论坛。本栏目刊登的四篇文章系与会者提交的论文。
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访美期间提出中美要构建“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多次表示,正如美国的繁荣有利于中国,中国的崛起也有利于美国,美国欢迎一个强大、稳定和繁荣的中国。随着中美两国领导层更新,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成为两国日益关注的问题。什么是新型的大国关系?它都包含哪些基本要素?它跟传统的大国关系有什么不同?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由于中美两国历史文化传统、政治体制不同,在中国综合国力迅速上升的背景下,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不是一种现实的可能?中美两国为此需要做些什么?新型大国关系是否只适用于中美,还是也适用于所有大国间的关系?这些都是该分论坛讨论的问题。
四篇论文的作者都认为,中美应该构建新型的大国关系,但他们的分析视角很不同。笔者认为,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既是历史的可能,也是两国现实利益的需要。但是,由于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关系冲突概率较高,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两国应优先在下列五个方面积极推动合作:经贸关系、军事交流、网络安全、朝核问题和气候变化。巴里•布赞提出,全球化的深入和新兴国家的发展使得世界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没有中心的全球化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超级大国成为过去,大国关系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中美两国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时也应适应这个变化。张小明提出,在非西方国家群体性崛起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提出新型大国关系主要出于防御目的。新型大国关系能否建立,关键在于美国是否真正接受中国的崛起,同时也取决于中国自己的战略选择。郑永年讨论了中美关系与世界秩序问题。他指出,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美国已经完全没有可能重构世界秩序。与美国一样,中国本身也面临着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在这方面中美两国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只有中美合作,才能形成一个新的和可行的世界观和全球观,构建全球治理体系。上述看法对于我们从不同角度认识和分析中美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